飞形观察

Project NEXT 耿治国Gustaf KAN + 吴兴达Simon WU

admin

Project  NEXT
 

OFA飞形设计咨询创始人耿治国(Gustaf KAN)先生为专栏主持人,邀请在两岸均有丰富经验与杰出成就的台湾设计师分享多年从业经验,前瞻专业领域近年来不断变革的市场及其应对思考之策略。
 

今日嘉宾介绍

吴兴达 Simon WU

优腾国际室内装修设计公司 iDAWorkplace + Strategy, Taiwan 创办人、负责人

优腾室内设计工程(上海)公司 iDAWorkplace + Strategy, Shanghai 执行总监

公司网址:http://www.idaworkplace.com/
 

图片

 

如果要找一位设计师请教企业型办公空间的未来(NEXT),Simon是最合适人选。他的职业生涯专注于协助办公空间使用和办公环境对员工的影响进而使企业经营更加成功。30年来,Simon以其丰富的室内设计及办公空间规划经验,为客户提供了前瞻性战略性建议,以应瞬息万变的企业组织多变形态及环境转换。今天,我们邀请到Simon,分享他心中企业型办公空间的前生、今世、未来。
 

iDA Workplace +Strategy
 

30年来专注于企业型办公空间的规划设计,以Research, Strategic Design, ChangeManagement, Build为驱动模型,持续为众多跨国公司打造企业型办公空间,协助创建基于办公空间的崭新管理模式。作品及客户包括:

惠普亚太营运总部(HPE Asia) 香奈儿(Chanel) 雅诗兰黛(EstéeLauder Companies)、莱雅(L'oréal)、台北诺基亚(Nokia)、台北爱立信(Ericsson) 宝侨(P&G) 台北谷歌 (Google)、娇生中国总部(Johnson & Johnson)3M 台北 & 上海拜耳(Bayer)、趋势科技(Trend Micro)、必治妥施贵宝(BMS)、思爱普软件系统(SAP)、戴尔(DELL)、台湾连线(LINE Taiwan) 等著名跨国企业。
 

NEXT Workplace:
Simon WU X Gustaf KAN
2P

(耿治国,以下简称G;吴兴达,以下简称S。)

 

价值—办公空间是最重要的企业管理工具

 

G:很荣幸邀请到Simon作为本专栏的首位嘉宾。对于办公空间,你似乎有一个有趣的发现,能和我们的读者分享一下吗?

S: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发现: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有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的时间会待在办公室。这一事实如此得理所当然,但又非常容易被忽视。

G:所以对于都市人来说,办公空间的重要性丝毫不逊于家庭居住空间。

S:有趣的是,对于办公空间这个对象,与设计师沟通互动、最后下决定的不是它的直接使用者——员工;而是雇主。所以,办公空间,在另一个层面上,可以被看做是最重要的企业管理工具。在这点上,办公空间的规划同城市规划一样——我们可以回想历史上罗马城的规划、长安城的规划——虽然城市和办公空间在尺幅上相差巨大,但作为管理工具来说,它们又是相似的:是“有目的并产生结果的”

G:这也是企业型办公空间设计规划的最大挑战及最大乐趣是吗?

S:确实如此,我想这也正是企业型办公空间的价值所在。国籍别、产业别、企业别都产生不同的企业文化,进而催生不同的管理解决方案,也使企业型办公空间的设计千变万化。差的办公空间仅仅满足填塞人员的最低功能;而好的办公空间承载企业文化价值观。

 

图片
 

图片

 

影响—企业型办公空间对时代环境变化最敏感

 

G:我们所在的世界正在经历巨变,新的科学技术、移动化终端的不断开发、以及人们崭新的聚合组织沟通模式——这些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我们的世界、我们的都市生活。

S:是的,从我的角度看来:科技及经济商业大环境,左右着企业型办公空间的设计。又因为企业型办公空间的规划工作都需要有5年左右的前瞻性,所以我们要对时代环境的变化趋势特别敏感。

G:那近阶段你所关注的变化是什么?

S:企业型办公呈现出三个明显的新趋势:Smarter, Faster, Leaner——更智能化,更加迅捷,更扁平精简——这将明显地改变诸多人们的办公行为与办公思维。例如从“更长时间待在办公室”到“在办公室里的‘有效性’提升更为重要”——这个观念的转变与前述的所有“变化”皆密切相关。

G:以前聊天的时候我们还饶有趣味地聊过办公空间内“平等”的话题。

S:是啊,但这个话题也应该循着时代而“变化”了。以前我们更多谈到的是:办公“空间大小”的平等,或者空间受到“阳光”眷顾的平等;但当下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与人在获取信息上同样的平等便利,这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企业管理员工的困局,向雇主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故而对员工“平等”与“尊重”的重要性增加了,而真正的“平等”在我看来是员工拥有自由选择如何利用办公空间的自由。

 

图片
 

图片
 

未来—行为导向性办公空间(ABW

 

G:如果为企业型办公空间梳理一个历史脉络,我想听听Simon你会如何叙述。

S:最开始的时候企业型办公空间讲求Work like Home的效果,希望能够做到Work/Life Balance这一舒适度上的要求。

接下来的阶段是以Out of Box Working/Thinking为核心的,员工的行为模式开始被重视,他们被鼓励离开固定座位,去互动交流。也差不多在同时期,装饰性创意性物件陈设开始多见于企业型办公空间,以彰显企业的活力创意等核心精神。

我们在面对客户时,总被提出五花八门的要求。说实话,要尽数满足它们也是可以勉力做到的,但这种设计过程根本无法激发这家企业的所有潜能;换言之,这样的设计其实与企业的内核毫无联系,而流于表面。

未来理想的企业型办公空间,应该可以体现企业的文化价值观,包括它对员工、对工作以及对整个世界的态度。我们不需要通过装饰性对象来间接读取公司的核心。好的企业型办公空间本身就能够诉说很多。员工,也像之前提到的,拥有自由选择利用办公空间的自由。
我将之命名为ABW(Activity Based Workplace) 行为导向性办公空间,我相信它是WorkplaceNEXT

G:能为我们更多地谈谈ABW(Activity Based Workplace) 行为导向性办公空间吗?

S:许多客户都说,我们希望打造一个新的办公空间,和Google的办公室一样酷炫。驱动Google办公空间魅力的,直观上是新奇有趣的各色规划,实则是Google对员工、对工作以及对世界的态度表达。比如Google内部有一个20%Policy,允许员工自由支配一周20%的工作时间,鼓励他们在办公室做任何想做的事情。这项政策是企业文化的一环,反映了Google对员工与工作的态度观点,而办公空间内的规划布局,正是这一态度观点的具象与结果。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曾经在规划一个企业型办公空间时,思考吸烟室的位置安排。我当然可以简单地把它安置在经理室旁边正好空出的一片区域;然而我却一定要把吸烟室安排在与经理室过道相连的远处尽头。因为我希望这个安排,能够驱动导向一种行为,那就是这位经理在走向吸烟室的途中,能够和他的团队成员互相见面,创造出更多当面交流的契机;而不是在经理室里神龙见首不见尾,连抽个烟都是瞬间钻入隔壁的吸烟室。而当面讨论、互相激荡思维火花正是这家企业的核心文化。

G:原来企业型办公空间的学问如此深奥,相信通过Simon今天的分享,我们对这个专业领域的过去、现在与将来都能有所了解与思考。最后还有什么补充要说的吗?

S:也谢谢Gustaf,让我借着这次专栏的机会,对我30年来专业工作中的某些方面进行了小结和梳理。在我看来,ABW(Activity Based Workplace) 行为导向性办公空间,并没有什么固定的程序与教条,一切都应该以企业文化为核心驱动构思——而这也是每次挑战新案例的困难和乐趣所在。

我们也注意到,员工对于办公空间的新建与改造,多少会抱有担心忧虑——这是人类的天性;而我们工作的范围也包括Change Management,向企业员工传达新办公空间的优势,消除他们的忧虑,提升他们的希冀;同时我们也会安排好过渡时期的办公解决方案,与雇主们共同顺利度过办公空间的过渡时期。

类似于Change Management,企业型办公空间可以深挖的细节有非常多,我和我的团队也在不断研究学习,力争为同我一样的“为工作而生活”的人们打造出最棒的办公空间。

 

图片
 

图片
 

AnotherFace:作为艺术品收藏家的SimonLiving with Art1P

 

巴塞尔艺术展(Art Basel)、威尼斯双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卡塞尔文献展(Kassel Documenta)……Simon曾经带领Gustaf游历了诸多世界各地知名的艺术展览。设计师Simon的另一面,是一位艺术收藏家。

G:聊了那么许多,我们轻松地谈谈你的另一面,身为艺术收藏家的一面。这一切开始的契机是什么?

S:我从小学画,现在又从事空间设计,艺术对我来说,是很自然的事。兴趣一直都在,从随性买,到花时间、有系统地看展,了解艺术家的背景,有思考地收藏——这是一个过程。现在的想法是:绘画技巧、雕塑做工,固然有欣赏的价值,但“艺术带领我们走向未来的感动”,更能打动我的心灵。

G:听说关于艺术收藏,你还留了一个难题给你儿子?

S:哈哈,你说的是李明维的《石头志》吧。当初我光听创作的初衷,连看都没看就托人买了它。小心翼翼地拆封,摆在眼前的是考验收藏家智慧的抉择。两颗石头,一颗是纽西兰南岛七千万年冰河时期的天然原石,一颗是艺术家2009年以铜复制的石头。面对它们,你必须选择丢掉一颗。我正是被艺术家表达出的“自然界就是最佳艺术,何须花钱买艺术”的观念打动。它让我思考如何更好地欣赏这个世界。至于最终决定丢掉哪颗石头,就留给儿子去选择了。

G:所以,艺术品收藏与你的生活、你的工作产生了怎样的互动,使得你至今从来没有卖出过一件艺术收藏品?

S:往来两岸多年,有时候面对大陆现代艺术品的天价,我也不禁产生质疑,艺术真正的价值,到底是艺术品本身,还是投资客眼里哄抬出来的市价。我也曾在空间作品里思考如何安置艺术品,多年的经验告诉我,表面炫富与真正融入空间的艺术品,位置大不同,骗不了任何人。这也和我对企业型办公空间设计的某些坚持契合。

拥有艺术品,不只是供奉它,而是读它、认识它、珍惜搜集与它的机缘,品味它带来的直觉与感悟。学习艺术的过程给我以启发:要从不同角度去看待一件事;于我个人,就是设计师和艺术家的不同角度。

 

图片
 

图片

 

原文于《CONDE当代设计》杂志上做专栏连载。

Copyright © 2002-2022 飞形设计咨询版权所有